行业资讯
您现在的位置: 上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> 新闻发布 > 行业资讯
测量水泥的水平有哪些挑战?
来源:上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作者:发表时间:2018-02-24 10:03:37【小中大】
固体的头号问题是灰尘。相反,大多数情况下,大容量存储液体为液位测量提供了一个相对容易的环境。液面大而平坦,为非接触式技术提供了极好的反射性能。对于接触装置,液体不会产生磨损问题或可能引起关注的强拉力。液面以上的环境通常是平静的。
另一方面,固体材料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独特的挑战,包括各种表面动力学,拉力和筒仓障碍物。
固体表面可以变化很大。休止角可能平坦而平滑。然而,更经常地,固体具有尖锐的倾斜和不规则的表面,这与集料型材料的情况相同。粒度范围从非常细的粉末(如成品水泥)到粗料(如熟料或煤炭)。
拉力使固体测量进一步复杂化。高固体料仓的拉力可能达到数吨。由于材料是从船上抽取的,强大的力量可能会破坏电缆或筒仓内部的移动部件。这使接触电缆或机械系统有问题。真空集尘器,填料流,曝气装置,静电,声学和电磁噪声也是固体筒仓的重要因素。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许多水泥生产商以前使用绳索/胶带和重量从筒仓顶部进行人工测量的原因。
从接触到非接触式物位测量的演变
多年来,该行业安装了机械水平仪。这些通常被称为“Yo-Yos”的设备使用通过电缆悬挂的重量。定时自动将这个重量降低到一个筒仓中以检测材料的表面。该设备通过测量接触材料所需的电缆的特定长度来计算水平。这项技术简单易懂,但有一些缺点。由于材料被带入电缆的绕线机构,所以需要频繁的维护。电缆有时会断开,损坏船下游的物料搬运部件。
雷达传感器如何适应水泥行业?
由于频率相对较低,传统的雷达装置非常适合液体应用。但是,要在固体应用中有效地使用它们,则需要一个直径达10“(250 mm)的大号喇叭,甚至是一个抛物面天线来捕捉足够的信号。这个大天线在大多数船只上并不实用。在过程连接完全可用的情况下,它们通常太小而不能容纳大型天线而无需昂贵的修改。如果必须建立过程连接,那么创建一个小的开口通常成本较低,特别是如果船顶是混凝土的话。凭借其较小的天线尺寸和易于安装,高频雷达为固体应用提供了显着的优势。
容器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,可能包含各种内部挑战。在部分组装的筒仓有接缝,可能会产生虚假的信号。内部梯子,人工出入舱口,点位开关,甚至填充液流都是液位测量设备的潜在错误回波信号。含有成品水泥的筒仓往往高大而狭窄,有些高于150英尺(50米),偶尔也会在侧面堆积物料。对于所有这些情况,窄锥形光束角度传感器传输是优选的,以减少侧壁路径干扰并减少来自内部障碍物的错误信号。
使用高频雷达有什么好处?
高频雷达比低频雷达提供更窄的波束角度。例如,一个78 GHz的雷达仪器具有4°的圆锥形光束角,相比之下,6 GHz仪器的直径为4“(100 mm)的喇叭天线的角度为36°。这使得高频雷达仪器对固体更有效。更小的天线,更容易的安装和窄的波束角是高频雷达仪器的重要优点。较高频率的另一个重要好处是倾斜固体表面的反射特性,因为它涉及波长和“跳跃”效应。冲击倾斜表面的波可能直接反射回来,或者可能从斜面上跳开,或者两者都有。这导致信号分成两条或更多路径,以便接收器看到值得注意的多个信号而不是一个主要的接收。严重的“跳过”可能导致第二个回声高于第一个回声。对于固体上的低频系统这是常见的问题,并显着降低了信噪比。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,已经阻止雷达适合一段时间的固体物位测量。使用高频可确保最大量的信号直接从斜面反射。
正如你所看到的,有很多水平测量技术适用于水泥行业。无论您是更新系统流程,了解技术之间的差异还是不确定水平仪表和水泥行业的发展变化,这都是一个很好的开始!
上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推荐资讯
- 公司召开“奋战100天,完成全年目标”为主题2018-01-30
- 重点解说关于工业自动化中传感器3个类型2019-09-23
- 不同的减压装置在设备故障中提供的过压保护2018-07-06
- 公司与TEL-TRU®CHECK-SET®IV校准器的乳制2018-01-02
- 用于包装应用的气动调节阀技术的新发展2019-01-24
- QFY空气减压器2018-04-08
- 温度巡检仪2017-12-26
- 代表公司智能制造领域技术水平的产品在第302023-03-21
上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热门产品
- 公司召开“奋战100天,完成全年目标”为主题2018-01-30
- 如何利用A3、A4数字差压控制升级到脉冲点2017-12-13
- 中西部传感器博览会吸引多家公司参与竞争激2018-01-18
- 关于电动执行机构润滑的重要说明2019-10-31
- 上海自仪院士专家工作站年度科技会议及鉴定2023-03-16
- ALSTOM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控制系统促进项目的2018-02-01
- 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的万用表和示波2018-09-27
- 新型智能传感器将彻底改变校准数据的管理2018-01-24